马贵福来自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阿什努乡,目前担任化隆县回乡麦客餐饮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最初源自福建省厦门市的一家西北清真拉面馆。
马贵福是化隆县卡力岗的本地人,卡力岗地区包括阿什努、德恒隆和沙连堡三个乡。曾几何时,这里交通情况差,信息传递慢,土地也较为贫瘠,是化隆县里深度贫困的区域之一。
26年前,为了生计,世代以务农为生的马贵福带着向亲友借来的5000元,离开了阿什努乡,独自一人来到厦门市,成为化隆县第一批前往繁华大城市创业的拉面师。
经过一番波折,化隆人马贵福在厦门火车站附近开设了一家拉面馆,成为首个尝试这一项目的人,从而开启了他的致富之路。凭借勤奋的精神和高超的拉面技艺,这位来自青藏高原的回族汉子在炎热的南方海滨城市通过努力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习惯于清淡饮食的大米和鲜鱼的南方人,短时间内对青海拉面难以适应。起初,马贵福的拉面店生意不佳。在无奈之际,他向其他大型餐饮企业“借鉴经验”。回到店里后,马贵福认真研究南方顾客的味蕾和偏好,精心调制汤料。坚持青海拉面的“一清二白三红四绿”基本特征的同时,他在汤料上下足了功夫,特别选用从青藏高原运来的牦牛大骨熬制汤底,并根据南方人的口味调整配料,进一步丰富了面食种类,拉面、面片、炮仗、干拌、炒面、烩面等应有尽有。他力求做到口味正宗、面条劲道、配菜新鲜。尽管店面不大,但卫生整洁,给人一种宽敞简约的感觉。
一天傍晚,一位身材稍显丰腴的中年男士,年约四十岁,匆忙走进马贵福的拉面店。他点了一份干拌面,马贵福连忙端上一碗汤送了过去。顾客却没有正眼看他,迅速地将干拌面和酸汤吃了下去,似乎感到非常满足,半眯着眼享受着,开始放松。没过多久,急促的电话铃声让他回到现实。他接起电话后,脸色顿时变得慌乱,随手将一张10元的纸币放在桌上,瞥了一眼马贵福,示意他收下饭钱后,匆匆离开了餐厅。
由于拉面馆的顾客很少,马贵福对此了如指掌。他不希望多收游客2元,尽管干拌面售价8元。就在他匆匆跑到门口时,客人已经离去。马贵福在整理餐桌时,发现那位顾客的公文包被遗忘在椅子上。虽然他本打算把包送到火车站的派出所,但此时又有新客人进店,于是他将公文包放进了收银台的柜子里。
一直等到深夜人稀的时候,公文包的主人依然没有出现。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公文包里面竟藏有五万元现金以及几份房地产公司的红头文件,却没有失主的联系方式。马贵福感到疑惑,难以理解失主为何如此疏忽,他猜测那个人定是遇到了非常紧急的事务,否则不会如此慌张。
如果发现丢失了这么大一笔现金,失主肯定会非常焦急。想到这一点,马贵福立刻就没了困意,趴在收银台上等待失主前来寻回。
第二天清晨,急促的敲门声把马贵福从梦中唤醒,眼前站着的正是昨晚在他店里吃干拌面的顾客。看到马贵福揉着酸痛的手臂,那人立刻抓住他的手,几乎是恳求地说道:“昨晚我在您的店里用餐时忘了一个公文包,不知道您有没有看到?”
当马贵福从收银台下的柜子里取出公文包时,失主眼中涌出泪水,激动地把马贵福抱入怀中并不停地摇晃。原来,他刚接到妻子遭遇车祸的电话,十分担心妻子的安危,结果将公文包遗落在了拉面店。
马贵福急忙建议失主查看包内物品是否有遗失。客人拉开公文包的拉链,五叠百元钞票安静地放在文件旁边,他顺手抽出十几张准备酬谢,但被马贵福婉拒了。
自那时起,马贵福拾金不昧的事迹迅速在厦门市传播开来。最早前来排队吃面的是失主的房地产公司员工,马贵福每日都将100多份午餐直接送往工地。善行有传千里,许多好奇的人纷纷来到拉面店,想要一睹这位青海人的风采。由于马贵福的拉面店以诚信为本,饭菜品质高、分量足,生意日渐兴隆。
经过数年的努力,马贵福在厦门稳住了身影,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这一消息传回故乡,立刻在大山里引发了轰动。
马贵福第一次回到家乡探亲时,看到村子里依然矮小破旧的土坯房,乡亲们眼中充满了渴望富裕的神情。他随后把村里45位年轻人带到了厦门的一家拉面店工作。
马贵福在厦门的创业取得了显著成功,他的拉面馆始终保持在同一地点经营,已经连续营业了26年,如今已成为厦门市民心目中的诚信老字号。
2008年对马贵福而言是个特殊的年份,他的拉面馆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落户于首都机场T3航站楼。至今,首都机场的拉面餐厅没有收到任何投诉,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宗委等多个部门的赞赏。
2010年,马贵福在上海虹桥机场开设了第二家化隆拉面清真餐厅;2014年,第三家清真餐厅则落户于成都双流机场。这几家清真餐厅的成立,有力地提升了化隆拉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马贵福表示:“今年,我的目标是在上海浦东机场开设清真餐厅。”
马贵福认为,他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品质”和“品牌”这两大优势,还有省委省政府对青海拉面行业长期以来的重视,以及一系列支持该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给予了他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有句俗话说:“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马贵福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青海省最佳青年创业奖”、“青海省十佳农民工创业先进个人”和“青海省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最佳青年创业者”等多个荣誉。 在国务院举行的表彰大会上,981名“全国优秀农民工”以及100个“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获得了相应的荣誉,马贵福被授予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的称号,而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则被评选为“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现在,成功的马贵福心中挂念着家乡的建设,县委和县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优待政策。县领导多次激励他回到家乡创业,助力当地的发展。
在2010年,马贵福为了积极响应化隆县委和县政府将群科新区建设成为黄河上游旅游明珠镇的倡议,投入了全部积蓄,并与海东都市绿洲公司合作,投资超过8000万元,最终在群科新区建成了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和农业观光于一体的黄河绿洲生态园。
马贵福始终铭记回馈社会。在群科新区绿洲生态园建成后,他积极承担了拉面小镇的宣传推广责任,举办了市级和县级的拉面比赛,并参与了各种旅游文化推广活动。他还带头倡导并参与了百企联百户的结对帮扶工作,多次参与希望工程,捐款总额达到130万元。此外,他通过融资借款的方式,为21名贫困乡邻提供了23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累计捐款和物资帮助过的农村贫困户超过500人次。
在马贵福等人的引领下,如今,许多山里汉子在大城市实现了他们的创业梦想。目前,阿什努乡共有984户长时间在厦门、上海、苏州、武汉、天津、南京等大中城市经营拉面馆,带动了全乡2746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化隆拉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个致富产业,培养了一批成功的创业者。
